为深入了解木质古建筑的保护现状,探索有效的保护策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木质古建筑社会实践团成员王一一、王韵哲于2025年7月28日至2025年7月30日前往苏州拙政园狮子林,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等形式,对两座园林中的木质古建筑进行了细致研究。
苏州拙政园与狮子林,均是江南园林的杰出代表,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以水为中心,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尽显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则以其独特的太湖石假山闻名,园内假山迷宫般错综复杂,始建于元代,是禅宗寺庙园林的典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抵达目的地后,实践团成员首先对园林中的木质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用专业工具测量建筑构件尺寸,记录建筑整体结构和布局。他们还与园林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古建筑修复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古建筑的日常维护、修缮历史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
调研中,实践团发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自然因素威胁显著。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致使部分木质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腐朽,像拙政园中的一些亭台柱子,内部木质已被腐蚀,强度大幅下降;而季节变化带来的温度和湿度波动,也让木材频繁热胀冷缩,产生裂缝,如狮子林的部分门窗边框裂缝明显,不仅影响美观,更削弱了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随着游客数量日益增多,部分古建筑承受着过大的承载压力,一些木质地板磨损严重。此外,尽管园林管理部门已采取限制客流等措施,但仍有个别游客触摸、刻画古建筑,加速其损坏。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成员积极思考解决方案。在技术层面,建议采用先进的木材防腐技术,定期对古建筑进行维护保养,如使用环保型防腐剂,既能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古建筑的三维模型,以便更好地记录和监测建筑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在管理层面,应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教育,通过设置提示牌、广播宣传等方式,提升游客的保护意识;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优化游览路线,避免古建筑过度承载。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拙政园和狮子林木质古建筑的保护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成员们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木质古建筑保护领域,深入研究保护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民族的记忆和文化的根基。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实践团完整名称]的调研活动,不仅为两座园林的古建筑保护提供了参考,也为全国范围内的木质古建筑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