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留遗韵 博古复新风
美国时代周刊网专题报道著名文物修复专家——王胜兴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实物遗存,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由于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博物馆所陈列的文物显得尤为珍贵 。受现实条件的约束,出于对文物保护的目的,如今博物馆展品对有些特别珍贵的文物用一复制品代替原件陈列。基于文物本身及其背景的真实性、文物所具有的有形及无形价值以及文物价值的传递性,国家对于一级文物复制品视为三级文物管理。这时候,一个小众而又专业性极高的圈子闪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文物复制行业。陕西博古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及特殊配方成为了这个圈子里的标杆,王胜兴文物复制方面行家里手。
王胜兴,男,1948年生,祖籍西安市鄠邑区。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学会会员,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员,专业从事城市雕塑、绘画,文物复仿,青铜噐、金银器、陶器。
王胜兴老师,陕西博古景观园林工程公司执行董事、艺术总监。近40年来主要从事文物复制工作,曾给广州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山东、甘肃、内蒙(阿拉善左旗、右旗)、法门寺、仙游寺等国内多家博物馆及文化部制作了大量青铜器、金银器、陶器、唐三彩、壁画文物复仿制品,得到了文物部门的认可。并承接过文物藏品的修复工作。
二零零五年曾给国家文化部生产过七十余件套国家一级青铜器文物复制品。(在国际巡展多年)
陕西博古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主营
主营:园林绿化工程、环境艺术工程 景观雕塑工程、假山喷泉工程的施工;青铜器复仿制品、陶器、玻璃钢、石刻的销售。
2021年央视品质中国栏目组采访王胜兴
文物复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文物,是以文物真品为模拟对象的复原制造,而复制的文物则必须满足与原文物形状、大小、质地甚至工艺完全相同,对从业者的阅历水平、技术水平、文化水平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文物复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想象不到的问题和困难,伴随着近年来民间文物复制行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文物仿制品涌入市场,这些产品做工粗糙,对市场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陕西博古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一直为各大博物馆提供专业的文物复制服务,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公司创始人王胜兴更是凭借超高的技艺水平、对文物复制要求的精准把握、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工匠精神,以实力铸就了品牌,以口碑开拓了市场,打造了文物复制行业的正能量标杆。
怀匠人匠心 复文物风彩
文物复制行业对从业者的文化素养要求极高,一件文物,从质地、造型、工艺等各方面,都蕴含着博大精神的文化精髓。1959年,王胜兴在户县一中上学,因擅长书画,被学校推荐到县文化馆丁济堂老师举办的美术班学习。1962年,王胜兴参军到部队,主要从事宣传工作,包括文化墙的书写主席语录以及巨幅宣传画。1968年,退伍分配到国防企业,多年以绘画巨幅主席像为主,同时还参加中央美院韓国臻及西安美院举办的美训班。在80年代初期,王胜兴前往谢大德老师,即陕西雕塑院长的门下学习雕塑,在此期间,单位还委派他成立西安金花工艺美术厂,主要以复仿唐三彩及陶俑、青铜器,并邀请文物修复复仿制专家贾文熙、柴忠言亲临现场指导,受益匪浅。这对于王胜兴而言,为他四十余年的雕塑、绘画、文物复仿制工作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王胜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选择了自主创业,创办了陕西博古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三十多年以来,主营环境艺术、环艺雕塑、文物复制等,文物复制方面,主要从事青铜器、陶器等文物的复制修复以及销售工作。
没有任何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王胜兴在创业之路上克服了诸多困难,最主要是对文物的修复、复仿、雕塑、绘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上世纪开始接触文物复制,王胜兴基于自身丰富的经验,对文物复制行业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市场环境偏向闭锁,因此圈子很小,直接导致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可选择面非常窄,对复制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以唐三彩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唐三彩风靡市场的时候,市面上大多数唐三彩仿制品粗制滥造,无法与真正的文物相比。而王胜兴则能从唐三彩的造型、色调方面保持好唐三彩的唐代风格,精心打造的产品皆为高端精品。在北京举办全国工艺品展,这次展会上王胜兴参展了5000件三彩产品,展会未结束就被抢购一空。时任国家领导人的江泽民在陕西视察工作时曾在历史博物馆参观时,就对王胜兴为历史博物馆打造的青铜器复仿制品赞不绝口,此后王胜兴便建立起了同文化部的联系,专为文化部提供国家一级文物复制服务、提供国家对外礼品的制作服务等,并为博物馆制作青铜器、纪念品、陶器等一系列展品。
青铜器复仿制品
王胜兴不断夯实“稳”的底盘,积蓄“进”的后劲。他用实干书写精彩,2000年厦门市海景花园12米高铜雕“龙源”、2004年陕北南泥湾“大生产”一组七人铜雕、2004年西安大唐芙蓉园大型仿唐金银器10件青铜“淳化鼎”及两尊“大克鼎”、2005年西安市成都映像酒店300平米高浮雕、2005年华清池芙蓉园一件大型“开元通宝”、2005年法门寺一百余件金银器及另40余尊同真人大不同造型的佛像、2006年西安地产高2米的铜贴金“关公读春秋”、2006年西安名都制作400平方米铜浮雕一组“西部丝绸之路、2007年无锡5米高的一尊铸铜“和尚背佛祖”及一件4米高的铸铜香炉、2010年西安世博园制榆林景观百余平米浮雕、2011年平利县的30余尊农耕文化人物及百余平米原始部落景观均出自他的巧手;他用实力赢得荣誉,在2005年北京中国收藏博览会中凭借精心打造的唐三彩秦俑获得了金奖。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王胜兴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成为真正的工匠,必须要以一个继承者的姿态在行业里不断深入,每一个行业深入之后都会有无限发展空间,一名工匠对于专业技术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譬如古代的鲁班,他所达到的行业成就在当时的年代可谓登峰造极,甚至如今仍是不可超越的存在,鲁班在修葺建筑物的时候已经达到能精准预估使用砖块、木料数量这种程度,因此即使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仍应以鲁班为榜样,追求极致的术业专攻精神,追求技术的至高境界,使工匠精神不断攀登新的顶峰。
文物有魂魄 匠人自谦恭
酒香无惧巷子深,对于王胜兴来讲,在文物复制行业,他甚至无需做任何的品牌宣传推广。
面对选择面有限的圈子,文物复制行业要求从业者对文物有着敬畏之心,对时代文化特性有较深理解,超具备较高的技术工艺。王胜兴在雕塑、文物复仿制品、修复方面,有了较深的理解,给行业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基于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他对产品工程要求精益求精,赢得了客户的信赖,第一核心技术的掌握。文物复制行业不同于电子产品行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更新换代速度也快,文物复制行业本身是包含了核心技术并且有一定难度的。以唐三彩为例,一般情况下的冰裂纹只能做到大开片,做得像苍蝇翅一样精细,而要做到无法用肉眼分辨文物原件与复制品的程度,同行大多无法完成。而王胜兴带领博古历经十几年的摸索,在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掌握的特殊配方能完美解决复制中的各种问题。第二,质量优势。能够进行文物复制的企业屈指可数,然而技艺水平却是参差不齐。客户找上门来,奔的就是王胜兴的高品质、严要求。王胜兴擅长解决文物复制的各种“疑难杂症”,即帮助客户解决别的公司无法解决的难题,为客户提供文物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除此之外,他还一直坚持书法、绘画,2019年书画作品被国家邮政局出版邮票,以保证技术的稳定和提升。第三诚信优势。王胜兴能够和博物馆达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这是博古出品质量佳、口碑好口碑、深得客户信任的最有力证明。通常博物馆在制作展品时要求高,会选择专业的平台进行合作,并且会按照博物馆的主题提出文物复制方面的要求,最后的文物复制成品必须与原件相似度极高。博古有“金刚钻”,“瓷器活”自然也会主动找上门,作为业内水平较高的公司,在与博物馆达成较长时间的合作后,博古好的口碑也就建立起来了。
基于这三大优势以及文物复制行业圈子的密闭性,王胜兴并没有在互联网加上“赶潮流”,行业也并不像其他行业一样需要在社会上进行宣传报道。文物复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它的生产。对一级文物的复制,需要经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总局,获得国家文物总局审批后,方可按审批的数量生产。
传承在敬谦 咫尺匠心难
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王胜兴希望这个行业能有人来传承。文物复制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文化修养、艺术造诣、对艺术的理解,三要素缺一不可,王胜兴也曾尝试传承培养传承人,皆因未满足三个要素而中途放弃。因此,文物复制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两个难题。
第一个方面来自于继承者断代。在文物复制行业,要想达到一个较高水准,学到一些真本事,当代年轻人唯有向那些五六十年代声名远播的老专家请教。只有跟着高手学习才可掌握精髓,才能精准把握住对文物的理解。相反的是,当代年轻人肯虚心向老一辈学习的人并不多,能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的人更是少,大多数年轻人只是三分钟热度,肯“下绣花功夫”的人几乎太少。
第二个方面来自于国家层面。在王胜兴看来,国家对于文物复制行业传承人的培养方面投入的太少。他以袁隆平院士为例,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水稻方面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卓越贡献,但是对于如此重要的行业,在下一代人才的培养上他认为国家所下的力气还不够。在高科技人才引进方面也亦是如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单从国家层面来讲大可以协助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而非由企业为了生存而被动寻找人才。当然,王胜兴坚信,目前仍存在着将家国情怀放在第一位,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的人才,对于这类人才,国家应该多予以重视。
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王胜兴以大秦帝国的兴衰存亡为例,大秦帝国并不是最强盛的国家,但它能统一六国则皆因其能广进人才,虽然秦存在历史较短,但是郡县制却延续了两千多年,从这个方面来看,这是秦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有力说明。因此,为了避免因传承人断代而造成的传统文化技艺失传问题,国家应当未雨绸缪,重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重视老一辈的工匠们,将他们的精湛技术想方设法保留并传承;另一方面要加紧筛选出各个行业的优秀传承者,保护即将失传的重要传统工艺。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作为个人,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才能谈及对国家的贡献,才能在相关领域取得建树。在这期间,国家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能够起到一个推进作用,优化人才的竞争环境,国家在各个行业都拥有国之栋梁,整个社会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真正的践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以不断修行的价值观代替利益至上的工作观,用一生的代价只为做好一件事,这是一种纯粹的伟大。在人们看不到的时光里,王胜兴依然会守护着文物,默默钻研先进的工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技艺、提品质、扬品牌,而1陕西博古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也会一如既往地经受岁月考验,沉淀品牌,披沙拣金。愿工匠精神发扬,让社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