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中文版本篇文章1345字,读完约3分钟

成都8月20日电题:中国几代大学生心中的邓小平

记者殷樱

邓小平诞生110周年前夕,大陆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换中的邓小平》的许多故事以“重新开始高考”为中心展开,引起了热议。 很多“50后”的观众在高考中改变命运,集体流泪,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也对邓小平有独特的见解。

高考在中国曾经是个严重的话题,甚至是改变命运的时候。 1977年,在邓小平的推动和决定下,中国恢复了中断了11年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数百万青年像过河鲫鱼一样涌进了高考。
“作为小平家乡人,我也是小平《重新高考》政策的受益人。 ”。 1977年升入大学的“50后”徐希平在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马上从打工地广东省坐船回四川广安的老家,报名参加考试。 他说:“经历了不稳定,知道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很难到来。”

徐希平最感慨的是邓小平力排众议恢复了高考,废除了“学分承认”、“家庭成分、海外关系”等限制人才的方法。 恢复高考,用“分数论”打破“成分论”,是“邓小平给了大家公平竞争的机会”。

“全国恢复高考”的政策改变了无数知识青年的命运。 今年的高考也积累了太长的希望和热情。 徐希平回忆说,当时一起入学的年龄差距特别大,也有母子同班的人。 "那时大家都很辛苦,加油,想找回迟到的时间. "

之后,这个集团很多成为了所在部门,甚至是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 现在的大学校长、学术领袖、政府厅级、部级官员,不少人来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学生。

进入20世纪80年代,更多的中国高校学生受益于邓小平的“恢复高考”政策,增强了对邓小平的好感。 上世纪80年代入学的大学生黄凤春说,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复苏,去哪里,是那一代大学生考虑的问题。 “我们大学时代关注政治,也关注国家的将来。 ”。

1977年邓小平说,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提高科学技术很重要。 要迅速发展科学技术,采取教育。 空不能现代化,需要知识,需要人才。 从此,知识就是力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中国逐渐成为共识。 对此,邓小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80后( 19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与上一代相比政治色彩变淡了。 在中国被称为“新生代”的大学生眼里,虽然不太精通邓小平理论,但可以从教科书、老师、家长那里了解一些。

“关于邓小平,我们这一代人不知道。 他是个务实能干的伟人”。 80后大学生朱兵曾听说过邓小平的“三落三起”人生,对他的“文芳阁白猫论”、“摸石头过河”等名言也很清楚。

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中,托福、gre、计算机过了班……各种各样的考试充斥着大学四年的生活。 英语、经济和法律成为受欢迎的专家。 他们没有多少时间研究关于邓小平理论的教材,但他们的言行标志着改革开放的痕迹。

一位“90后”大二学生刘艳说,他们很少读邓小平的书,但触及媒体报道的耳朵,了解他推进的改革开放对现在中国的巨大影响,他们这一代大学生也同样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他想法很新奇,举措很大胆,在国际社会交往上特别有人格魅力。”刘艳说,像她这样的“90后”大学生都喜欢具有革新性的新颖事物,而敢于革新、勇于探索的改革者邓小平正是他们所钦佩的。(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不自然了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不自然。